【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发表时间:2024-08-06 10:51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对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就是要把自然财富、生态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资源环境是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的重要生产要素

  资源环境要素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市场失灵现象,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协同推进。

  人类生产活动中,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先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提出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是对经济发展理论中生产要素概念的重要补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就是要将要素价格显性化、成本收益内部化,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形成能够覆盖全成本、客观反映要素稀缺性和外部性的价格机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资源要素供给提供的正确市场信号,对各类市场主体产生内在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其主动通过节能降耗、降碳减污、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式,进行技术改进和市场交易,从而优化资源环境要素的产业和空间配置效率,降低全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成本,提升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我国资源环境要素市场正在逐步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交易机制,在设定总量管理目标和科学初始分配配额基础上,以经营主体实际使用或排放额同初始配额之间的差额余缺为标的开展市场化交易,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与市场活力。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目的就是要扭转高耗能、重污染和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关键转型阶段,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坚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结合,坚持发展与安全良性互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聚合,已经在实践中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在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市场化调节机制作用下,倒逼供给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树立资源环境有价的理念,在需求端促进绿色消费转型;发挥市场的基础引领作用,加快传统产业链向更高层次延伸拓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长三角区域排污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跨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格局正在形成。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市场正在加快建立。部分省份稳步推进用能权交易试点。资源环境要素市场的形成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路径选择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对于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刺激各要素间协同配置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坚持市场导向,持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规范环境市场交易行为,绿色投融资市场、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初步建立,支撑构建起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着力解决资源环境要素市场产权制度不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不完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支撑政策不到位问题,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政府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中的引导和规制作用,促进环境资源使用权益平等享有和保护环境义务公平负担,激励企业减污减排,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一是加快完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实现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二是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交易标准,建立相对统一的生态价值测算标准、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技术规范和企业环境风险评级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扩大市场化交易配额比例,激发企业市场参与活力,形成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化转型的新质生产力。

  三是增强区域协同,深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有效整合资源环境和技术创新要素,统筹建立区域流域绿色发展基金,逐步推行跨区域资源环境要素横向补偿机制,通过释放生态环境红利,构建优势互补、绿色协同的区域经济空间体系。

  四是围绕资源环境要素市场绿色发展需求,发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探索绿色保险费率调节机制,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对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支持力度。

  五是分阶段扩大资源环境要素市场交易主体和市场覆盖范围,在前期探索试点基础上有条件开展二级市场交易,提高资源环境权益在不同部门地区间的配置效率,培育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

  内容来源:中国环境报

相关解读